孝义七虎是谁(七虎是哪七虎)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孝义七虎是谁和七虎是哪七虎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孝义七虎是谁以及七虎是哪七虎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孝义的来历

1、孝义由“孝”和“义”两字合成。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县名,是由当地的“割股奉母”和“义虎救樵夫”的故事演变而来。“割股奉母”据记载,孝子郑兴,自幼很有志向,终日勤劳耕作,侍奉父母,但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郑兴守孝3年。母亲久病不愈,郑兴服侍床前,从不解衣,不离母亲半步。母亲想吃肉丸汤,郑兴因无钱买肉,于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汤奉母。此事传开后,人人都为郑兴的孝道所感动。

2、“割股奉亲,乃世乏奇事!”。在清乾隆《孝义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因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遂改名孝义。事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国志》。”“义虎救樵夫”而“义虎救樵夫”则是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据清乾隆《孝义县志》记载,明朝有个樵夫砍柴坠入深渊的虎穴中,老虎不仅没有吃他,反而将他背出山外。樵夫千恩万谢,与老虎约了个时间在西门外答谢它,到了时日,老虎如期而至,将樵夫送它的东西叼了后离去。

义虎 樵夫的历史故事概括

1、明朝嘉靖年间,山西孝义县狐岐山一带老虎猖獗,经常外出为患。

2、一天早上,西关的樵夫来到狐岐山砍柴。谁知他一个不留神,一脚踩空,顿时跌进了一个几丈深的洞穴里。樵夫摔的那是一个鼻青脸肿,眼冒金星,挣扎了好半天才勉强爬了起来。

3、樵夫定了定神,开始打量洞里的情况。不打量还好,这一打量,樵夫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只见洞穴里面躺着两只老虎崽子。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掉到洞里已经够倒霉的了,好巧不巧的还掉到了个老虎窝里。

4、樵夫心想:这洞有几丈深,出是出不去了。洞里有两只老虎崽子,母老虎肯定会回来给它们喂食。虽然小老虎对自己没啥威胁,但是母老虎一回来,自己肯定难逃一死,成为小老虎的晚餐。樵夫虽然心里害怕,但也无计可施,只能坐在洞里等死。

5、傍晚时分,母老虎驮着一只麋鹿回到了洞穴。母老虎看到樵夫,似乎有点诧异,马上开始咆哮了起来。这一咆哮,声音震耳欲聋,樵夫差点没吓晕过去。樵夫面如死灰,冷汗直流,心想小命这次肯定是要交代在这了。

6、母老虎停止了咆哮,扫了扫樵夫身后的小老虎。见它们安然无恙,母老虎这才慢慢来到小老虎身边,丢下那死鹿。两只虎崽也是饿了许久,见有了食物,立马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功夫,它们便吃饱喝足,心满意足地睡了起来。

7、见虎崽吃饱了,母老虎踢了踢麋鹿,示意樵夫来吃。可怜那樵夫,惊魂未定,哪敢轻举妄动。母老虎见樵夫不敢上前,便径自退到远处。樵夫这时方敢上前。

8、樵夫虽然不想做这茹毛饮血的勾当,但在这洞穴下面,要想活下去,除了吃生肉也别无他法。于是,樵夫也和虎崽一样,吃起了生肉。

9、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樵夫和老虎一家也混熟了,时不时地还和小老虎一起玩耍。

10、突然有一天,母老虎背着小老虎跳出了洞中。樵夫见状,立马大喊:"大王救我"!过了一会,母老虎又跳了下来,低下头示意樵夫爬上去。樵夫便顺势骑到了老虎身上。只见它一纵一跃,樵夫已经出了洞穴。

11、快分离时,樵夫哭拜着对老虎说:"承蒙大王相救,大恩无以为报,回家之后我将在城西邮亭下放一头小猪供您享用。后天中午时分我会在那等您,希望您不要忘了"。老虎点点头,便立马消失在丛林中。

12、到了约定的那天,老虎先一步到了邮亭。遍寻不着樵夫,老虎便跑进了村子里查看。村民见一只老虎大摇大摆地进了村,立马动员起来要捉住老虎。在众多村民的围追堵截下,老虎最终被生擒,并被村民送到了县衙。

13、樵夫听说老虎被擒且被送到了县衙,赶忙跑到了县衙。看见被五花大绑的老虎,樵夫连忙跑上前去,抱着老虎痛哭说:"大王是来赴约的吗"?老虎点点头。

14、樵夫见此,便说:"我要为大王请命,如果不成功的话,我愿意同大王一起赴死"。樵夫刚说完,老虎便泪如雨下。县衙边数千名吃瓜群众见了此情此景,无不叹息动容。

15、知县目睹了这一切,又听樵夫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解释了一遍。知晓一切后,县令赶忙跑下大堂,当堂释放了老虎,并让人把老虎驱赶到邮亭下。

16、到了邮亭,知县让人给老虎扔去一只死小猪。老虎见了小猪,便将它叼了去,又不时地回头看看樵夫,便渐渐消失在山林中。

17、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只老虎,就将邮亭改名为义虎亭。2007年1月1日,孝义就以“割股奉母”和“义虎救樵夫”的历史典故为题材,建成了两座大型高粱红花岗岩雕塑,以此展现孝义的城市形象。

孝义的由来五十字

1、孝义由“孝”和“义”两字合成。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县名,是由当地的“割股奉母”和“义虎救樵夫”的故事演变而来。

2、据记载,孝子郑兴,自幼很有志向,终日勤劳耕作,侍奉父母,但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郑兴守孝3年。母亲久病不愈,郑兴服侍床前,从不解衣,不离母亲半步。母亲想吃肉丸汤,郑兴因无钱买肉,于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汤奉母。此事传开后,人人都为郑兴的孝道所感动。“割股奉亲,乃世乏奇事!”。

3、在清乾隆《孝义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因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遂改名孝义。事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国志》。”

4、而“义虎救樵夫”则是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据清乾隆《孝义县志》记载,明朝有个樵夫砍柴坠入深渊的虎穴中,老虎不仅没有吃他,反而将他背出山外。樵夫千恩万谢,与老虎约了个时间在西门外答谢它,到了时日,老虎如期而至,将樵夫送它的东西叼了后离去。

OK,关于孝义七虎是谁和七虎是哪七虎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